由小確幸到大成功:三個女生、兩個國際品牌的創業路


 
 
久不久就在新聞報導得知有人因抑鬱症尋死、因濕疹患情緒病、因壓力太大殺人再自刎......如果2000年前成為社會職人的70後及80後屬於經濟泡沫生活的一代,那2010年之後成為社會職人的90後與00後,就是「小確幸」一代 —— 反正買不了房,只想煩惱午餐吃什麼;橫豎沒有升職機會,午飯後去買杯珍珠奶茶回到辦公室再扮工好了。好頹?廢青?「小確幸」就是這種意義啊!
 
 
「小確幸」來自日籍作家村上春樹與安西水丸合著、於1996年出版的插畫散文集《尋找漩渦貓的方法 うずまき猫のみつけかた》,原文(P.126):
 
 
生活の中に個人的な「小確幸」(小さいけれども、確かな幸福)を見出すためには、多かれ少なかれ自己規制みたいなものが必要とされる。
 
想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找到自己的小確幸(小而確實的幸福感),多少需要一些必須遵守的個人規範存在。
 
たとえば我慢して激しく運動した後に飲むきりきり冷えたビールみたいなもので(略)。
 
就像是耐著性子激烈運動後,來杯冰涼啤酒的感覺。
 
そしてそういった「小確幸」のない人生なんて、かすかすの砂漠のようなものにすぎないと僕は思うのだけれど。
 
要是少了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追求「小確幸」,又是否代表不求加薪、不求升職、不求買車買樓,緣份到了,自然有父母出首期買樓呢?
 
早陣子與兩個生活品味品牌的女創辦人會面:來自澳洲的 tonic australia 由兩位發展 second career 的媽媽創辦;在 instagram 大熱的 invisibobble 由24歲的歐洲美女 Sophie Trelles-Tvede 與25歲男拍檔 Felix Haffa 共同創辦,一條束髮帶令兩人入選2016年 Forbes "30 under 30" (30位30歲以下傑出創業者名單)。
 
看看她們的創業路,能否將你3小時的珍奶長龍中拯救出來,把時間花在能夠持續發展而又幸福的事情上?
 
 



 
 
Sophie Trelles-Tvede(圖左)2014年於 University of Warwick -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畢業,商科出身造就她的創業頭腦,未畢業(2012年)已跟拍檔 Felix 創立 Invisibobble 這品牌,現在銷售點遍布全球多達70個國家,在香港 A Beauty Bar 有售。
 
 

 
 
束髮圈?你可能會問,如此日常的用品都可以成為一個品牌嗎?在淘寶或地攤只是5蚊一條,為什麼它可以賣HK$60/3條?是包裝?是名氣?為什麼 Victoria Secret 的維密天使 Behati Prinsloo、Candice Swanepoel 都愛用?
 
 

 
 

Sophie 說,她的創業理念很簡單

想將一件日常小物,變得更好用、實用,令用家感到便利、幸福。

 
 



 
 
因為 Sophie 一直束長髮,發現束髮圈好像百多年沒有改進過(電話卻進化幾十代了),仍然是不環保、易遺失。於是她花了以下心思令這小物更好用、更環保:

     

  1. 用植物成分做 Invisibobble 束髮圈
  2. 加上吊飾讓它可以輕易套在手腕上,減少遺失機會,而且時尚好看
  3. 防靜電,不會扯斷頭髮,不會留下綁痕或束到頭痛
  4. 用料夠彈性,用鬆了的話,只要浸在熱水裡一分鐘,即時緊緻如新
  5. 傳統set頭方式要用大量髮夾,不環保又麻煩,用 Invisibobble set頭,一條就可以打造多變髮型:
    https://www.youtube.com/user/invisibobbleofficial/videos

 
 
 

 
 
Sophie 是年少成功的例子。看看另一個年齡層,40+ 的媽媽們是否要放棄自己的專業呢?有沒有發展 second career 的可能呢?
 
與 tonic australia 兩位創辦人 Toni Joel 及 Nikki Horovitz 見面前,我的心情不是太好,因為與朋友傾談時,大家都感到40+ 的困局:打工的,沒有升職空間,後浪又湧著來,以便宜的薪金取代自己,15年、20年做同一行的經驗,在HR眼中就是10年封頂。做生意的,怕一旦出現問題,去搵工也沒有人願請,被年齡歧視;已婚有子女的,沒有時間做全職工作,做兼職也沒有好選擇,有才能無用處。
 
 

 
 
與 Toni 及 Nikki 會談後,方發現,對生活、對生命有熱情,有學識、有資歷怎麼不是美事?Toni 18歲開始自顧做化妝師,之後加入時裝零售界,為品牌 Metalicus 管理銷售業務,繼而創立另一品牌 GYPSY ROSE。Nikki 畢業後在時裝品牌 Sportsgirl 擔任 Assistant Buyer,然後到另一家專做針織時裝的公司做 Head Buyer,在她的大女出世後,她與 Toni 合夥,結合兩人名字(ton+nik),於1992年創立品牌 tonic australia,專注發展以優質圖案物料製作的居家及旅行用品,在香港 A Beauty Bar 有售。
 
 



 
 
當 Toni 及 Nikki 將這個包包打開給我看時,我禁不住 WOW 一聲。她們微笑說,創立 tonic australia,就是想大家的生活更優質、更美,同時擁有令人 WOW 的時刻,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這個名為 The Cube 的小袋,小得可以放在掌心,打開卻見5個單獨的拉鍊隔間、2個小袋和一個戒指隔間,完美放置旅行時要使用的飾品及化妝品等小物。
 
 

 
 
品牌另一熱賣款式 Medium Make Up Bag,使用棉質防水材料,內有多種透明間隔,用來放化妝品及護膚品可一目了然。
 
 

 
 
澳洲的香薰是著名產物,tonic 作為澳洲品牌,也推出了健康護理產品如熱枕(微波爐加熱)、眼枕和香囊等,內有澳洲天然薰衣草、大麥、亞麻籽、迷迭香和其他草藥,達到舒緩和放鬆的效果,在視覺上也賞心悅目。
 
 



 
 
完美主義者,在旅行時可以選擇同一圖案伴你同行。女性化的花樣圖案或是簡約中性的幾何圖案,放在家裡也是顏值甚高的擺設。
 
 

 
 
一條束髮圈,一個化妝袋,為他人尋找「小確幸」而創造的產品,成為這三位女性的事業。「小確幸」並不是頹廢過生活的藉口,在羨慕別人成功的同時,不妨想想怎麼發揮你本身已有的才能與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