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兩性關係環保主義? 韓國掀起#nomarriage 不婚反生育

南韓最近竟然掀起一股標榜解放女性的「不婚+反生育主義」(SOLOdarity),一班女性積極提倡爭取理想,活在當下,不要下一代,向男權社會說「不」。回顧2017年發起的 #MeToo 運動,鼓勵各國曾受性侵犯及性騷擾的事主在社交媒體上用這hashtag勇敢發聲。首24小時 #MeToo 在全球出現了1,200萬次,其中45%是美國用戶。2019年,南韓興起另一社交媒體運動熱潮 #NoMarriage,由南韓 youtuber Baeck Ha-na 帶起;她不單是「不婚主義」,根據 Bloomberg Business 的報導, Baeck Ha-na 的立場是反對婚姻 Anti-Marriage、反對生育,推崇女性獨身主義。這股兩性關係環保主義,會否乘勢得到全球的支持?



#EscapeTheCorset 令到IG上湧現解放真我、毀壞化妝品的貼文。

혼삶비결 SOLOdarity主張解放女性枷鎖

南韓 youtuber Baeck Ha-na 的頻道「혼삶비결 SOLOdarity」已有23,250位訂閱者,近期部分影片關於2018年底興起的 #EscapeTheCorset #탈코르셋 ,在韓國發表別具意義。南韓社會對審美標準一向嚴格,尤其是對女性的外貌,在整容業與美妝業異常興旺的影響下,女性被「說服」不要接受天生的美態,要瘋狂瘦身及整容去符合社會標準,才有戀愛或入職的機會。該影片得到2406個讚好,網民支持 SOLOdarity 勇敢說出她們一直被壓抑的心情。


 

其實自己一個更開心

1950年興起、1980年傳入亞洲的 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 「無子雙薪」主義,成為全球「少子化」的開端。而 #NoMarriage 不婚/獨身主義在南韓迅速興起,緣於女性對南韓父權社會的對抗。 SOLOdarity 另一主持人 Jung Se-young 坦言在南韓養兒成本極高。南韓政府沒有政策為在職母親提供日托服務或提供經濟補貼去解決實際問題。南韓現有約40歲的在職女性,大多是未婚或無子女,即使南韓政府自2005年起花費1,210億美金鼓勵生育以免人口減少, 統計每1,000名成年人只得7個新生兒,仍無法避免2028年起人口停止增長。



 

#NoMarriage 主義 下一站香港及印度?

單從政府統計處的香港生育趨勢統計月刊,香港新生兒的數字與南韓一樣少,2011年粗出生率(即1年內的活產嬰兒數目相對該年年中人口)一度提升至每1000名成年人有13.5個新生兒,2017年回落至7.7個。數據不算特別低,與新加坡和台灣相若。不過新加坡已有政府推出的相親活動,人工受孕也有補貼;台灣也有生育、育兒補助,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而香港在鼓勵結婚或生育都是零政策,女性獨身情況一直有增無減,從未結婚的40-44歲女性人口所佔百分比,由1981年的3%上升至2016年的17%。

與其說 SOLOdarity 教人不婚不生育,其實這些只是遲早全球普及化的情況,Baeck Ha-na 只是勇敢提出並拒絕被標籤為「敗犬」(30歲前嫁不出就是人生失敗),鼓勵女性從社會觀念及年齡限制解放自己,充裕地善用一生追求理想。

 

部分資料來源:https://www.statistics.gov.hk/pub/B71812FA2018XXXXB010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