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是我第二次植睫毛。第一次是大約10年前,去日本品牌KP(Kesalan Patharan)做日式美睫。當時的效果很好,KP也有同品牌、專為美睫而設的睫毛液及眼部卸妝液,配方確保不會溶掉膠水,享受了一個月的娃娃眼。後來沒有再做美睫,因為覺得塗睫毛液也一樣有神,最多把眼線畫粗一點,想省錢就沒花錢在這上頭了。
今次再做,是因為朋友極力推介,她說每天省下化眼妝的時間可以多睡15分鐘,只塗粉底及唇膏就可以出門;還有,美國品牌的美睫與日式的大不同,叫我要再植一次。老實說,現在有美肌app又有美肌相機,要影相影得眼大大有精神比過去容易,但是見真人就無得避,眼皮一定會隨年齡下垂,10年後的今次眼睛一定比10年前欠神采。美式美睫能否拯救日漸下垂的雙眼?
先看款式。美式美睫與(我所試過的)日式相比,款式似乎更多。想將圓眼拉長,或是將長眼變圓都可以。變化的不止是睫毛長短,粗幼也有分0.1、0.15、0.2三種(還有更幼的,但較少客人選用),可以做到更精細的變化,也不怕睫毛與本身毛髮的粗幼相差太遠而顯假。第一次美睫的客人多數選0.15或以下(我也是選用0.15),較易睇慣。
美睫之前,要先填一份很長的問卷,然後與美睫師傾談想要的效果以及「生活習慣」的配合。例如,我平時戴隱形眼鏡,但我在家裡一定戴眼鏡。以前做的日式睫毛會不停掃到眼鏡片,好煩。而今次美式美睫師就考慮到眼鏡片的距離、平時捽眼習慣(原來我早上醒來時總會捽一捽)、睡覺是否側睡(靠枕頭那一邊較易甩睫毛)等等,為我選擇了適合的彎曲度。今次做好之後真的完全沒掃鏡片,變相甩睫毛的機會大減,好好多。
除了粗幼、彎曲度的變化,還有一點是未在日式睫毛方面聽過的,就是圓形與X形美睫的分別。據了解,圓形美睫較重但是視覺上較明顯,適合已習慣美睫的人士。而我就當是「初心者」,用X形較輕身,「零感」美睫,即使是眼皮這麼敏感的部位也feel不到有加接了假睫毛(以前做日式會feel到好重)。
美睫師說,她們一定會把睫毛接在與眼皮距離 1mm 的位置,不會讓美睫刮到眼,進一步「零感」。開始前,她讓我看了一分鐘 video,讓我知道接睫毛的程序——分開左右兩旁的睫毛,把美睫貼上。如是者,在90分鐘裡,一共接了每邊90條!即是每30秒要接一條,無得休息,還要在強光下集中精神工作,確是辛苦錢,唔易賺。Respect!
90分鐘內,我有80分鐘都是睡著了。美睫師叫醒我,我用鏡子一看,初初覺得(我選的Poppy款式)似乎太誇長了,看不慣。但是坐起身之後,在化妝間整理頭髮,加了唇膏,又好像很娃娃,很好看。我做的屬於 Length(增長,即一條真睫毛接一條假睫毛),有個做了 Volume 的店員問我是否喜歡今次的美睫效果(Volume 是一條真睫毛接一條開三叉的假睫毛,適合比較天生睫毛量較少的人),那店員的眼美得像混血兒(咁佢本身都好靚女),我一邊跟她說話,雙眼一直望著她的睫毛,覺得好靚,好吸引。我才知道美睫如果襯睡衣就當然顯得誇張,但襯去街衫那種娃娃效果是掃N層睫毛液也做不到的纖長迷人。我諗我已經上癮!($$$$$$$$慘了)
這美國品牌也有推出眼妝用品、睫毛液及眼部卸妝液,配方是不會溶掉膠水的水性基底。店員提醒我不要用卸妝乳或卸妝油落妝,美睫一碰到油性產品就會加快掉落,小心。以下有幾個朋友常問的美睫問題:
初初我以為要加眼線(我慣常畫liquid eyeliner),後來我連續幾星期沒塗眼線也OK,眼睛夠神,影相也有神。做運動就更方便,不怕汗水溶掉眼線。假如你真的想畫眼妝,不要用liquid eyeliner,用筆狀的比較好,不會影響膠水。眼影也是用粉狀的較好,之後用專用的水性基底眼部卸妝液去清潔。
除了要避開油性卸妝品(要用卸妝水落妝;眼霜不影響,輕輕塗就ok),減少捽眼(有眼垢就要用棉棒輕力清潔),減少用手指接觸睫毛(睫毛方向亂了,可以用睫毛掃去整理),還要避免短期內的高溫活動(高溫瑜珈或sauna)。有一晚我太累用錯卸妝乳,當晚就掉了三條!之前10天本來一條也沒掉呀,唉,不能鬥氣。
坊間美睫服務每次由數百元至千多元不等。有朋友做過便宜的美睫,接睫毛的數量不多,一星期就掉了一半,懷疑膠水也劣質才不耐用。還看美容師手勢、用料與你的彩數。日式睫毛大約$600-1200,視乎接睫毛的數量。Length 美式美睫用料成本貴,一次大約HK$1500(package價約HK$1000/次,價錢與數量不掛勾),一個月內可以補睫毛(補價HK$500)。Volume 美式美睫更貴,一次大約HK$2400,package價會便宜一點點。選擇哪一種,哪個價位,還看你自己的考慮。
Text: 蘋果的化妝箱 by Meling La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pple113/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pple113/